requestId:68713ffbd21061.43675258.
恒大集團結對幫扶大方縣精準脫貧簽約現場
(原題:開發式扶貧奏華章——恒大集團結對幫扶貴州省大方縣精準脫貧紀實)
在近日召開的全國政協常委會上,全國政協常委、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說:“民營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無不得益于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和全社會的理解、幫助與支持。飲水思源、回報社會,是民營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
無償投入30億元,用三年時間,通過產業扶持、易地搬遷、吸納就業、發展教育等一攬子綜合扶貧措施,實現18萬貧包養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
這是恒大結對幫扶大方的宏偉藍圖,這是恒大扶貧團隊對大方人的鄭重承諾。而貫穿這個宏偉藍圖的主線就是發展,就是開發式扶貧。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我們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把發展作為解決貧困的根本途徑,既扶貧又扶志,調動扶貧對象的積極性,提高其發展能力,發揮其主體作用。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包養網的號角聲中,扶貧脫貧已進入攻堅決勝階段,傳統捐錢捐物的“輸血”不再有效,貧困地區需要的是“造血”功能的強化。正像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著名發展經濟學家阿馬蒂亞森所說:發展意味著消除貧困,也只有發展才能徹底消除貧困。
在全國政協的鼓勵和支持下,恒大集團著眼開發式扶貧,力圖通過扶持產業、發展教育等舉措,引導扶貧項目、資金、力量精確“滴灌”,提高當地可持續發展能力,走出了一條極具特色的開發式扶貧道路。
華章已經奏響,規劃正在實施,恒大扶貧團隊正在用務實高效、敬業奉獻的精神進行著對中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精神的實踐詮釋。
支柱產業固包養根本
脫貧且致富,培植優勢產業至關重要。沒有產業帶動,脫貧難以徹底;缺乏產業支撐,脫貧難以持續。
恒大集團緊緊抓住產業發展這個扶貧脫貧的“牛鼻子”,在大方縣下大力氣從優化升級傳統支柱產業入手,著力培植支撐縣域經濟的優勢產業。
大方縣其實并不缺乏資源。這里生物資源豐富密集,擁有“中國天麻之鄉”“中國皺椒之鄉”等美譽;這里自然風光神秘雄奇、歷史文化悠久,被稱為“奢香故里,古彝勝地”……
守著金山沒飯吃,產業不強是癥結。產業結構不合理,文化旅游、新型建筑建材等新興產業有待升級改造;農業產業化水平低,傳統種養業以一包養網家一戶分散經營為主,提質升效、拉長產業鏈、發展現代化高效農業勢在必行。這是大方縣縣長顧掌權的心結,也是大方發展面臨的一系列挑戰。
如何發揮特色優勢,找到脫貧致富的好路子?
摸實情、找癥結、定良方,是擺在恒大扶貧團隊面前的突出任務。他們與大方縣鄉村干部一道跋山涉水、走村串戶,對貧困戶進行深入調研。通過大數據分析比對,對59693戶貧困戶、176506名貧困人員進行精算,整理出了貧困人口鄉鎮分布、年齡結構、家庭狀況、從業情況等詳細信息。
情況熟,施策才能準,行動才有效。恒大投入9億元,計劃三年內扶持1000個以合作社方式運營的肉牛、蔬菜、中藥材等特色農牧業產業基地,幫助10萬人就地脫貧;設立總額為10億元的“恒大大方產業扶貧貸款擔保基金”,專項為合作社提供貸款擔保;設立“恒大大方貧困家庭創業基金”,用以獎代補的方式直接獎勵給創業戶。
“這些舉措良藥對癥,真是‘及時雨’‘雪中炭’。”大方縣委宣傳部部長徐萍興奮地說。
發展安格斯牛養殖產業,是恒大集團產業扶貧的重點項目之一。
用于產業扶貧項目的首批澳大利亞純種安格斯牛抵達大方
6月5日,歷經115天的越洋運輸,恒大集團從澳大利亞引進用于產業扶貧的首批安格斯種牛抵達大方縣鳳山鄉養殖場。這批漂洋過海的優質種牛,承載著大方百姓“趕著黃牛奔小康”包養的夢想,將在大方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大方縣素有養牛的傳統,但陳文忠副縣長坦承:“我們本土的黃牛個頭小,經濟效益低,‘遠看是條狗,近看是頭牛’,被人戲稱為‘狗牛’。”恒大扶貧團隊對大方氣候、土壤、牧草以及勞動力結構等進行實地考察,并經相關專家反復論證,制定了從澳大利亞引進3000頭安格斯牛作公畜、從牧區引進5000頭牛作基礎母畜,培包養網植優質肉牛產業的方案。“三到五年之后,大方將成為一個供應種牛、出售凍精、出售優質牛肉的基地,成為中國的安格斯牛之鄉。”陳文忠說。
產業發展離不開龍頭帶動。依托龍頭企業、扶持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進行標準化、規模化種植,形成穩定的產業化包養網經營,是恒大扶貧的重要舉措。
在三元鄉勝豐村,由村干部羅永權、周密、楊健等6人靠恒大支持投資18萬元成立的恒利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已初具規模。該合作社流轉土地300余畝,以“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形式,規模化種植大白菜、辣椒等蔬菜,輻射當地貧困農民80余戶。
村民周登文當了一輩子農民,沒想到64歲當上了股東。今年3月份,他流轉了11.8畝土地入股合作社。包養“除了每畝地400元的流轉費,還有年底分紅,我占六,合作社占四,每年至少有3萬多元的收入。”
產業發展既帶動了區包養網域經濟,也使貧困戶有了長期穩定的收益。周登文們脫貧致富的道路從來沒有像現在包養網這么寬闊。
易地搬遷建新城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當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時,又該怎么辦?錢物救濟顯然無法解決根本問題。恒大集團給出的答案是:易地搬遷,幫助貧困群眾“挪窮窩”“拔窮根”。
2015年12月18日,許家印率隊在大方調研時來到了村民陳顯琴家里,他看到了這樣一幅景象:破舊不堪的木板房,長滿綠苔的茅草屋頂,通往房前的一條土路泥濘不堪……在這里,許家印和大家說起了自己小時候窮得沒鞋穿、只能光著腳走泥濘路的故事。同樣的貧窮同樣的感受,他說,恒大在脫貧幫扶上必須有所作為。
恒大把尊重群眾意愿放在首位。他們根據水土資源狀況和城鎮化進程,因地制宜制定群眾認可的搬遷方案,對具備整村自然搬遷條件且愿意集中安置的群眾采取集中安置,對不具備條件、不愿意集中安置的群眾采取分散安置。
大方縣星宿鄉屬于二類貧困鄉,人均坡耕地僅有1.42畝,人均基本農田不足0.1畝。由于地理環境、區域條件的制約,交通閉塞、居住分散,根本談不上產業發展、公共服務供給。
如今,該鄉條件最差的230戶中699人將搬遷到恒大援建的奢香古鎮、幸福六村和幸福七村。
奢香古鎮是恒大集團著力打造的一個集移民安置、民族風情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的易地搬遷扶貧重點項目。古鎮位于順德辦事處白石村,規劃用地面積1500畝,重點安置來自24個貧困鄉鎮175個貧困村符合搬遷條件且自愿選擇進城安置的貧困戶,共3000戶,1290包養網0人。
古鎮融入了大方深厚的歷史文化,展現了濃濃的人文特色,算得上新型城鎮化與易地搬遷扶貧的完美結合。項目結合“貴州民居”坡屋面、小青瓦、轉角樓等要素,高標準、高質量、高起點精細規劃,精心打造宜居、宜游、宜商、宜樂的民俗休閑風情古鎮。
在建設現場記者看到,挖掘機轟鳴聲不絕于耳,重型卡車來來往往,一片繁忙景象。再過幾個月,奢香古鎮就將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人們的面前,成為大方又一城市名片,成為搬遷貧困戶們幸福的“新窩”。
據了解,異地搬遷項目都已經全面開工建設。除了奢香古鎮,幸福二村、五村、八村三個移民安置點將于國慶節前交付使用;幸福一村、三村、四村、十村將于元旦前交付使用;幸福六村、七村、九村將于春節前交付使用。
“沒有想到那么快。我們國慶節就能搬新家了。我的孫女晚上睡覺也不怕淋雨生病了。”村民陳顯琴充滿期待。
既要搬得出,還要穩得住、能致富。雖然挪了窮窩,但要斬斷窮根、安居樂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還真不小。
對于這些問題,恒大早有謀劃,在每個移民安置點都配套了相關產業——
在星宿鄉龍山幸福新村,主要配套中藥材產業,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建設2套中藥材烘干房。
在鳳山鄉店子村、雨沖鄉金門村幸福新村,主包養要配套鄉村旅游產業……
對此,畢節市市委書記陳志剛如此評價:“恒大的易地搬遷并不是簡單的一搬了之,而是將搬遷、就業、新城鎮建設和旅游產業進行有機結合。”
扶貧必扶智
貧困是物質的貧乏,但歸根結底是知識和技能的缺乏。教育不跟上,難有真脫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群眾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恒大集團把培訓就業、教育扶貧、補齊教育短板作為拔掉窮根的關鍵一招。
破敗不堪的屋頂,一陣風吹過,腐爛的茅草到處亂飛。如果不是包養黃泥鄉槽門村村民徐蘭蘭指著那棟一堂兩廂的破板壁房說“這就是我們的房子”,誰也不會想到這樣的地方還能居住。徐蘭蘭和丈夫劉正朋將貧苦歸因于自己的文包養化教育程度不高,沒有一技之長。找工作難,賺錢更難——在大方縣,這樣的情況很普遍。
恒大來了,劉正朋夫婦的轉機也跟著來了。在恒大的一攬子幫扶措施中,通包養網過培訓吸納就業成為脫包養貧攻堅最先見到成效的部分。恒大幫扶計劃提出,針對大方貧困家庭實際情況,組織職業技能培訓,三年吸納3萬人到恒大物業、園林、酒店等下屬企業和施工單位等戰略合作企業就業。
機遇來了,就不能再等。自簽約那天起,大方縣各級各部門根據實際情況,晝夜不息,僅用10天時間就從4萬農村貧困家庭勞動力中挑選出符合情況的3000人進入第一批技能培訓。
恒大的速度更快!3天3夜,包養網加班加點完成了所有培訓課程及課件設計、場地布置及培訓人員集結等一系列籌備工作,并迅速從全國各地緊急調配22名建筑行業閱歷豐富的工作人員作教員,對吸納就業人員進行全程陪伴培訓、精準互動交流。
形式創新、內容創新,緊扣農民心理、緊扣農民實際。在參加培訓的學員看來,恒大的培訓絕對不是“逗著玩”:手把手傳授、面對面交流、實打實參觀體驗等等,針對性強、內容豐富;軍事化管理,不僅改掉了學員懶散的壞習慣,而且激發出學員不甘人后的進取心,實現了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
劉正朋成為被恒大集團吸納就業輸出的第一批務工人員。如今,他在恒大集團安徽六安公司做水電工,管吃管住,一月的工資還有4000多元,這讓他能夠攢錢寄回家,大女兒上幼兒園包養正急需花銷。徐蘭蘭心里樂開了花:“以前我們在外面打工,每個月除了房租費和生活費就沒得幾個錢了。”
在大方,還有很多個“劉正朋”。據記者了解,截至目前,恒大已經組織了10期技能培訓,結業人數達到7000人,吸納就業5608人,直接實現近2萬人脫貧。
包養網6月7日,在大方同心職校恒大第10期吸納就業培訓招聘現場,記者看到偌大的一個操場里人頭攢動,前來參加培訓招聘的村民一個個都是喜氣洋洋。
不僅要立足短期的技能培訓和就業,更要關注長遠的人的發展問題。恒大自始至終都認為,只有做到教育育人,才能更好地“拔窮根”。
6月7日,記者在大方白石村看到,由恒大建設的恒大第二幼兒園項目已經封頂。這個占地3397平方米、建筑面積1452平方米的幼兒園將在今年12月30日完工,屆時將可接收學生6個班180人,能有效緩解白石、余石兩村區域內適齡幼兒無法就近入園的問題。
按照計劃,恒大將無償投入5億元,全方位補足大方教包養網育資源缺口。新建11所小學、13所幼兒園、1所完全中學和1所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截至6月15日,11所小學、13所幼兒園已全部封頂,完全中學和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包養則正在進行基礎施工。
與此同時,恒大集團設立3000萬教育獎勵包養基金,每年評選出300名優秀學生和200名優秀教師,每人每年獎金3000元。5月29日,首批教育獎勵基金已向教師和學生包養網發放。
強教育,只有硬件還不行,軟件資源也要跟得上。
近日,恒大集團與清華大學教育醫療合作扶貧大方正式簽約。清華大學將重點為恒大集團捐建的26所學校和慈善醫院以及大方縣原有基包養網礎設施較好的學校、醫院提供遠程教學、師資培訓、干部培訓等全方位支持。
“這是大方教育事業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喜事。”大方縣縣委書記張瀚時表示,“這不僅包養僅是一紙協議,更是恒大集團八萬多名員工和清華大學二萬七千多名師生對大方百萬各族人民的一片深情厚誼。”
多方參與聚合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堅持動員全社會參與,發揮中國制度優勢,構建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形成跨地區、跨部門、跨單位、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多元主體的社會扶貧體系。
各方力量廣泛動員,多種形式參與扶貧。這正是恒大集團結對幫扶大方縣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所體包養現的標桿意義。
全國政協傾注了大量精力——
全國政協領導同志親自牽線搭橋、助推恒大集團與畢節大方縣的結緣聯姻。俞正聲主席,杜青林、張慶黎、馬飚等副主席多次作出批示,對前期工作取得的進展給予充分肯定,為結對幫扶工作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持續關注并多次調研,為恒大在大方的扶貧項目出主意、想辦法。畜禽基因控制中心、恒大幸福新村及產業配套項目、地利集團蔬菜育苗示范基地……對于許多項目,參與調研的委員們都了如指掌。
經濟委員會主任周伯華指出,恒大集團在幫扶過程中,變點式幫扶為整縣推進,變間接幫扶為直接參與,變單一捐資為立體幫扶,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形成了民營企業直接參與精準扶貧的新模式,為民營企業參與補短板、促進共同富裕提供了好的范例。
在扶貧一線,還活躍著唐柳成、楊小強等全國政協機關扶貧掛職干部的身影。他們發揮優勢,多方聯系,穿針引線,促進幫扶工作有序推進。唐柳成還牽頭組織“愛心助學”活動,發動相關社會力量,采取“一對一”個人結對形式扶助畢節貧困學生。目前已結180余對,捐助款近60余萬元。
在恒大集團的帶動下,一些知名大企業參與進來——
廣東一力集團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應恒大之約來了。他現場拍板在大方投資建設中藥材種植和加工基地。“大方是種植中藥材的好地方。但這里的農戶跟風種植容易造成虧損。我們將指導大方的農戶種植適銷對路的中藥材,在當地建深加工基地,提高產品附加值。”
壽光地利農產品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欒元偉應恒大之約來了。他們在貴州建有大型蔬菜物流基地。“恒大的擔當精神感染了我們。我們將帶包養網來先進的種植技術和更大的銷售市場。也許今年底,在北京就能吃到大方產的蔬菜了。”
目前,由恒大集團牽線搭橋引入的企業已達20家,總投資超12億元。恒大集團將與他們在大方縣共同打造20個綠色和有機蔬菜種植核心區、30個中草藥標準化種植核心區、50個優質肉牛養殖核心群,可帶動3萬戶老百姓脫貧。
與恒大扶貧團隊對接,大方縣主動作為——
在恒大結對幫扶大方縣精準脫貧協議簽訂后不到五天,大方縣就組織開展了“恒大幫大方,大方怎么辦?全省學練基,大方怎么辦?”的討論會,號召全縣廣大干部群眾,大力學習和弘揚恒大精神,向貧困落后發起最后的總攻,堅決打好打贏這場攻堅戰。
在簽約1個月內,大方全縣31個鄉鎮辦事處和7個工作組共4767人全程參與恒大結對幫扶工作,召開群眾大會2482次,開展調研和座談會1096次,592名包養干部與恒大團隊配合挑燈夜戰,制作了一個個規劃方案、核定了一份份貧困農戶名冊……
大方縣的企業家也紛紛行動起來。305名企業家自愿擔任298個村的名譽村委會主任,為大方脫貧攻堅盡一份力。“恒大來幫助我們脫貧,我們可坐不住了。我們的2424個會員企業、727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都要有所行動。”大方縣包養網工商聯副主席楊青說。
“形成多點發力、各方出力、共同給力的‘大扶貧格局’,讓社會扶貧人人皆愿為、人人皆可為,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戰勝不了的挑戰。”恒大集團副總裁兼扶貧辦主任姚東說。
這是社會力量參與開發式扶貧的范例和品牌,這是民營企業家們“達則兼濟包養天下”的家國情懷,這是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的力量之源。
千山擁峰,萬流匯海。如恒大這樣,民企助力脫貧攻堅的樣板多了,品牌亮了,匯在一起,就是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滾滾洪流。我們相信,有了這樣的不竭偉力,我們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夢想一定能夠實現!
TC: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