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落的新生——綦江区文化旅游结合开甜心S包養網辟脱贫致富路_中国发展门户网-国家发展门户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51872810ea43.73903008.

  綦江古剑山,大山深处的艺术村。艺术家指导村民学习制作版画。记者万难 摄

半倚丹红巨岩,面朝苍绿群山——綦江区永新镇上厂村周家坪社,坐落在古剑山风景区一处宁静的小山坳里。

“当初老祖宗觉得这里‘风水’好,才到这里落户。”57岁的村包養網民周长坤包養網说。事实上周家坪社一直因为交通不便、耕作条件不佳,两百多年间落脚于此的周氏族人连温饱都成问题——直到艺术村的落户包養網

包養

现在,这个在重庆市内外小有名气的艺术村,已包養網有二十多幢艺术家自建的风格迥异的新房;艺术家们在创作之余也欣然为村民指点一二,让村民也吃上了“艺术饭”、“旅游饭”。

农民学艺

2月2日下午,记者推开了知名版画家李毅力的家门。屋里,几盆炭火烧得正旺包養,欢笑声更是一阵高过一阵。包養網

周长坤坐在角落慢慢地为自己的版画上色,握笔的姿势紧张而笨拙。画纸上,重峦叠嶂的山间,有幢包養網白色的小洋房,四周的山峰,有的绯红、有的嫩黄。

周长坤说,李毅力老师让大家自由创作时,他想了半天也不知道画啥好。“高中毕业后的40年间,我就没拿过画笔。”周长坤说。最后,他决定画站在家前面的那片山,而这也是他“闭上眼睛马上就能‘看到’的”景象。

另一边,任永珍婆婆创作的金鱼图让访客赞不绝包養口,75岁的任婆婆羞涩地用画挡住脸。“以往冬天都是烤火、看电视,今年来学版包養網画,还打发了不少时间。”任婆婆说。

“我们到周家坪‘落户’,也算是包養这里的村民。”李包養毅力说,“但看到周边的一些乡亲家庭条件还很困难,我们心里也很难受。”从事版画创作四十多年,为綦江培养出大批农民版画家的李毅力,萌生出了就地培训包養农民画版画、并帮他们销售的想法,得到区内知名版画家李成芝等人的支持。

目前,农民版画培训班已开办了两期,有20多位村民到李毅力的包養網工作室学习画画。

“农民创作的版画包養简单、拙朴,但很有生活气息。”在此当“辅导员”的李成芝说,“他们的画应该会很受游包養客的喜爱。”

开春后,艺术村的公共画廊将免费展出这些握惯锄头再来握画笔的农民的版画。据了解,小尺寸的版画一般售价在20元左右。足不出户,农民就能在无所事事的冬天既找到乐子,又能增加收入。

卖土特产

冬日的阳光与鸟鸣,一同洒落在艺术家黄作林和他的邻居任正坤家的屋顶上。

“以前我们包養找个钱,真的很困难。”任正坤告诉记者。红薯、马铃薯都喂猪,猪长肥后包養網还要请3个包養網人和他一起走两个半小时山路,抬到最近的三汇场上卖。这意味着猪还没卖出去,就要花掉200元的力钱。

“现在艺术家进村,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机会。”几年前还愁致富无路包養網的任正坤,现在喜气洋洋。

与艺术村“村长”、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黄作林毗邻,任包養網正坤当真体会到“近包養網水楼台”的好处:年初刚买回的猪仔,就被几位艺术家包養预定;码在院子里刚收获的红薯,被造访的客人马上收购了二三十公斤;在院子里踱步的土鸡,每个月都要被客人以每公斤50元的价格“抢”掉好几只……

目前,艺术村已吸引了80多名知名艺术家签约入驻,建成3包養9个艺术家工作室和国家(地区)艺术馆,还设有几个艺术创作基地,方便艺术爱好者采购、写生,每年吸引大量艺术家、艺术爱好者、游客就地消费。

“感觉现在啥都能变成钱。”周家坪社社包養长赵兴盛说。据他不完全据统计,2015年社员陆续卖了3万多元的猪肉、土鸡、土鸡蛋、竹笋等山货给游客。

深度融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早就不满足于吃住游这样的简单观光游了。”綦江区区委书记潘毅琴表示,只有深挖文化内包養涵、提供深度游,才能吸引游客;在旅游发展中,与当地的一二三产业相结合,又能带动当地农民、尤其是包養網贫困山包養区农民致富。

对此,綦江区提出了文化、旅游、扶贫相结合的几大措施:深度挖掘整理以吹角汉碑、大量汉代崖墓等文化遗迹,发展挖掘綦江吹打、阳戏、矮子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旅游业的发展直接带动农民致富;加强旅游商品创意设计、生产加工和展销交易建设,吸引农民参与版画、编棕等民间工艺的创作,为游客提供包養独具綦江特色的旅游商品;以农业为载体,融入传统农耕文化体验,包養網带动更多农民参与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配套开办农家乐,大力发展一二三产业紧密融合的“第六产业”。

“绿水青山的风光虽好,还需精心打造,才能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潘毅琴说。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