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Id:6868ced50496e3.05418436.
——基于建設創新高地的視角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系統而深刻的影響,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新技術催生出新經包養濟,開辟出新賽道。發達國家普遍出臺相關戰略舉措,在新技術變革帶來的新賽道上構建屬于自己的創新高地。黨中央高度重視創新包養網高地的戰略性意義,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吹響了創新高地建設的號角。
北歐國家有著獨特的“創新密碼”,它們立足本國資源稟賦,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國家創新體系,其創新能力在全球創新舞臺上有著搶眼的表現,孕育出許多耳熟能詳的高科技企業和世界級知名品牌,是歐洲乃至世界的創新高地。北歐的創新政策得到了學界的關注,學者們圍繞具體國家的創新體系、創新政策、創新模式及其演進歷程等開展了研究,特別是芬蘭和瑞典的創新經驗和案例,得到諸多關包養注。賀達水從教育、產學研協包養網同、政府采購等角度,對北歐國家構建創新體系的關鍵因素進行了分析。程家怡對瑞典科技創新體系的構建進行了研究,梳理出演進過程。蔣絢等對瑞典創新驅動機理進行分析,對瑞典如何從技術模仿者轉向創新強國進行了研究。張瑞對丹麥企業、大學、研究機構、政府之間如何開展協同創新的機制進行了研究。王溯從公共部門和私有部門互動關系的角度,對丹麥國家創新體系進行了研究。陳培誠等對芬蘭國家創新體系演進歷程進行了梳理總結。王子丹等從整體視角對丹麥、芬蘭和瑞典的創新戰略進行了研究。相關文獻從各角度對北歐創新經驗進行了研究,形成了有益的貢獻,但目前對北歐創新戰略與創新政策具有較強時效性、全局性的比較研究相對較少。特別是在我國建設世界創新高地的背景下,亟須對近年來北歐創新戰略與政策出現的新經驗、新亮點進行梳理總結和比較研究。
鑒于此,本文以丹麥、瑞典、挪威、芬蘭4個國家為研究對象,基于已有研究素材,從創新高地建設視角,對近年來北歐相關國家創新戰略與政策進行整理,重點聚焦于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的政策舉措,對值得關注的新現象進行歸納總結,為我國建設世界創新高地提供經驗借鑒和啟示。
北歐包養主要國家創新能力總體態勢
北歐主要國家創新能力處于世界前列,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2年全球創新指包養網數》(GII 2022)顯示,瑞典、丹麥和芬蘭均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的前10位以內(表1)。雖然和前幾年相比有所下滑,但總體上仍屬于“領跑創新”的國家。高強度的研發支出和科技人力資源投入使得這些國家的創新競爭力保持在較高包養網水準。例如,丹麥、瑞典和芬蘭的研發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接近或超過3%,表現出較高的投入強度。從科技人力資源投入來看,丹麥、瑞典、芬蘭每千人就業中研發人員數都在14人以上,而同一時期日本和德國該指標為10人左右。北歐主要國家非常重視對人才的吸引和培育,將人才競爭力作為創新競爭力的根基,丹麥和瑞典在“2022年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排名中名列前5位。從創新水平上看,根據歐盟委員會發布的《2022年歐洲創新記分牌》(European Innovation Scoreboard 2022),瑞典、芬蘭和丹麥是歐洲創新領導包養網者,在創新表現方面,包攬了前3名,其創新表現遠高于歐盟平均水平。根據歐洲投資銀行的分析報告,芬蘭和丹麥屬于歐洲領先型創新者(leading innovators)。可以看出,北歐主要國家的創新能力處于第一梯隊。
表1 北歐主要國家創新能力情況
Table 1 Innovation capacity of major Nordic countries
數據來源:《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2022年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Data source: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22,2022 Glob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 OECD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北歐主要國家創新戰略與政策重點
加強面向中小企業的資金支持
世界各國普遍重視中小企業培育,北歐國家也不例外,特別是對高科技初創企業“情有獨鐘”包養網。2020年以來,北歐國家普遍提高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對企業的直接支持。例如,歐洲投資銀行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補貼或其他不需要償還的金融類支持”是歐洲企業得到的最多的金融支持方式,占比高達40%,高于擔保信貸(18%)和延期付款(17%)。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丹麥政府出臺了面向中小企業的擔保和貸款計劃。政府擔保貸款從2019年的12.46億丹麥克朗,增加到2020年的29.34億丹麥克朗,重點用于支持中小企業開展創新活動。芬蘭在2020年開始出現經濟下行壓力,政府采取一系列舉措支持經濟發展。政府貸款擔保從2019年的6.11億歐元,增加到了2020年的11億歐元;同時,通過創新基金(InnovFin)等政策工具直接支持中小企業創新活動。瑞典政府直接貸款從2019年的22.9億瑞典克朗上升到2020年的39.3億瑞典克朗,私募股權基金對處于創業和成長期的瑞典公司的投資為14.67億歐元,比前一年增長了近146%。挪威近年來開始借鑒瑞典培育中小企業的經驗,面向初創企業構建一整套創新生態系統。英國技術咨詢和投資公司GP Bullhound發布了報告,提出挪威的科技生態系統正在逐漸成熟,其融資額正在快速地趕超丹麥和芬蘭等國家。可以看出,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不確定性所帶來的壓力時,北歐國家普遍加強對企業開展創新的支持力度,將經濟復蘇的動力“押寶”在具有高科技屬性的中小企業上。
強化面向創新活動的稅收優惠政策
通過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企業開展創新活動,是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從美國稅收研究智庫稅收基金會(Tax Foundation)發布的《2022年國際稅收競爭力指數》(International Tax Competitiveness Index 2022)來看,雖然北歐國家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中的總體表現一般,但是丹麥、芬蘭和挪威在2020年后普遍開始強化面向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包括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抵扣、固定資產折舊等(表2)。丹麥提高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比例,提出要從2021年的105%逐漸提升到2026年的110%;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2020—2022年臨時提高到130%。芬蘭的企業所得稅是北歐國家中最低的,計劃到2030年使研發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4%。為了鼓勵企業開展創新,2021年芬蘭開始執行一項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即符合條件的納稅主體與大學等研究機構聯合開展研究的費用可享受單獨的稅收優惠。這一政策對于促進產學研協同創新具有積極作用。瑞典雖然沒有面向研發支出的稅收優惠政策,但是政府對企業的創新支持力度很大,采取間接的方式支持企業創新。
表2 2020年以來北歐主要國家代表性研發支出稅收優惠政策
Table 2 Representative tax preferential policies for R&D expenditures of m包養ajor Nordic countries since 2020
數據來源: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美國稅收基金會
Data source: OECD, American Tax Foundation
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創新戰略
近年來,北歐國家的創新戰略重點圍繞綠色經濟發展和應對經濟社會發展挑戰進行部署。值得關注的是,北歐國家數字化水平很高,在歐盟委員會發布的《2022年數字經濟和社會指數報告》(Digital Economy and Society Index 2022)中,芬蘭的數字化水平排名第1,丹麥排名第2,瑞典排名第4。2021年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歐盟55%的中小企業在數字技術運用方面至少達到了“基本水平”,而瑞典和芬蘭的這一比例高達86%和82%。丹麥、芬蘭和瑞典在數字化轉型方面排名最高,擁有歐盟最先進的數字經濟。2020年以來,北歐主要國家的創包養新戰略重點如表3所示。
表3 2020年以來北歐主要國家創新戰略重點
Table 3 Key innovation strategies of major Nordic countries since 2020
數據來源: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相關報告、4個北歐國家相關網站
Data source: OECD reports, official government websites of the four Nordic countries
芬蘭:面向創新生態重構的創新戰略
芬蘭的創新系統在歐洲乃至全世界都有著較強的競爭力,近年來芬蘭對創新的重視程度更是不斷提升,將創新放在了驅動經濟發展的中心位置。為提高創新競爭力,芬蘭2020年通過了《國家研究、發展和創新路線圖》(National Roadmap for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并于2021年12月對該路線圖進行了更新。在該路線圖中,芬蘭提出加強國家創新競爭力的新政策框架,設定了目標和戰略,從吸引和培育科研人才以提升創新能力、加強科研教育機構與企業的合作、提升面向創新的公共服務能力等方面提出36條創新舉措,典型舉措包括提高芬蘭創新生態的全球吸引力、擴大開放合作、促進不同創新主體之間構建靈活包養網的伙伴關系、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等。可以發現,芬蘭正在積極調整創新戰略,以重新構建創新生態為重點方向,營造有利于創新主體成長的良好環境。
丹麥:服務綠色經濟發展的創新戰略
丹麥的綠色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其創新戰略融入于氣候、能源、環境等政策之中。2021—2022年,丹麥政府連續發布《丹麥可以做得更多》(Danmark kan mere包養網)的第Ⅰ、Ⅱ、Ⅲ版本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對關乎丹麥未來發展的重要領域實施一系列改革。2021年,提出《丹麥復興計劃》(Danish recovery and resilience plan),該計劃包括總額約116億丹麥克朗的一系列舉措,可以為此前達成的有關綠色協議(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推動數字化轉型等)提供資金支持,并在綠色研發總體框架之下鼓勵企業提高研發投入水平。總體而言,丹麥的創新戰略與政策是基于綠色經濟場景的。
挪包養網威:聚焦能源經濟轉型的創新戰略
挪威是創新強國,一直將創新作為保持國家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根據《2022年歐洲創新記分牌》,挪威的創新表現為歐盟平均水平的122.3%。近年來挪威將綠色戰略作為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2021年提出了《挪威綠色循環經濟國家戰略》(Nasjonal s包養trategi for ein grøn, sirkulær økonomi),旨在通過一系列舉措來進一步加強挪威的綠色循環經濟競爭力。從創新的角度看,挪威創新署(Innovation Norway)在挪威創新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挪威創新署是根據特別立法設立的企業,是挪威用以支持企業創新和高科技產業發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其主要目的是培育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高價值企業,支撐挪威構建更加高效的創新體系。2021年挪威創新署為商業部門提供了價值101億挪威克朗的支持。挪威創新署還是中小企業的成長伙伴,基于企業不同創新需求,提供融資、咨詢等服務,為企業和投資者、研究機構搭建合作的橋梁。95%的受訪企業認為挪威創新署的支持對創新項目的實施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瑞典:發展重點新興產業的創新戰略
瑞典是創新型國家,近年來在氣候、環境、能源、生命科學、數字化等領域出臺了相關國家戰略。2020年以來,發布了《瑞典復蘇計劃》(Sveriges återhämtning包養網splan)、《瑞典循環經濟戰略包養》(Cirkulär ekonomi – st包養rategi för omställningen i Sverige)、《2022—2026年瑞典環境、氣候和生物多樣性全球發展合作戰略》(Strategi för Sveriges globala utvecklingssamarbete inom miljö, klimat och biologisk mångfald, 2022—2026)等。瑞典創新署(Vinnova)是實施創新戰略的重要部門,2021年的投資額達到37億瑞典克朗,比2020年增加20%,支持了3716個項目。在國家層面,最具影響力的創新戰略為瑞典創新署、瑞典能源署和瑞典可持續發展研究理事會(Formas)共同推動的“創新戰略計劃”(Strategiska Innovationsprogram)。該計劃旨在通過在具有戰略意義的領域進行合作,為應對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和提高國際競爭力創造條件,主要支持和資助“智能交通瑞典”、醫療健康技術、智慧電子系統、“制造2030”等17個領域的創新項目。2022年,瑞典創新署正在更新并計劃實施“創新戰略計劃2.0”(Nästa generations strategiska innovationsprogram)。可以發現,瑞典將重點領域的新興產業培育作為創新戰略的重點。
創新集聚區的重構:從科技園到科學城
從北歐乃至全世界發達國家的創新歷程看,以科技園為代表的創新集聚區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各國家的創新高地,許多知名企業都誕生于科技園。近年來,創新集聚區的分布、形態和功能正悄然發生改變,以科學城和創新區(innovation district)為代表的城市形態的新型創新集聚區正逐漸成為北歐未來的創新高地,引領著創新經濟的發展方向。目前,北歐主要國家正在積極部署科學城,推動科技園升級,以更好地提升本國對全球一流科學家、科技企業的吸引力。例如,芬蘭的科技城集團(Technopolis)最早于1982年在芬蘭北部城市奧盧成立,近年來在已有科技園的基礎上優化升級,積極探索新的服務模式。目前,在歐洲6個城市擁有多個分園區,服務了1 500家公司,成為跨區域的創新空間及專業化服務提供機構;瑞典西斯塔科學城(Kista Science City)擁有千余家企業和超過2萬名科技人才,是從科技園向科學城轉變的代表性園區之一。西斯塔科學城最早是企業集聚形成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產業園,為適應科技企業創新發展的新需求,通過包養改造優化、完善功能、興建學校,逐漸成為了現代科技城;丹麥哥本哈根科學城聚焦區位優勢、科研資源優勢,經歷了科技園、高新區、科學城3個階段,目前成為生命科學領域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高地;挪威的奧斯陸科學城(Oslo Science City)是挪威首個創新區,目前仍在建設之中,目標是在挪威知識密集區域開發一個充滿活力的新城市,將原有的奧斯陸科技園、奧斯陸大學等融合為一體,構建綠色、智慧、宜居、充滿吸引力的科學城。北歐主要國家的代表性新型創新集聚區如表4所示。
表4 北歐主要國家代表性新型創新集聚區
Table 4 Representative new innovation clusters in major Nordic countries
數據來源:根據各國科學城等相關網站資料搜集整理
Data source: Official website包養s of the Nordic science cities
建設創新高地視角下北歐創新戰略與政策總體框架
北歐國家將創新作為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并根據各種環境因素變化及時地調整創新戰略,以維持其在全球創新版圖中的競爭力。通過對2020年以來北歐創新戰略和政策新變化的梳理,并從創新高地建設的視角進行歸納,可以提煉出北歐創新戰略與政策的總體包養網框架(圖1)。如圖所示,基于創新高地建設的視角,北歐創新戰略與政策的總體上可以分為以下4個組成部分。
圖1 建設創新高地視角下北歐主要國家創新戰略與政策框架
Figure 1 Framework of innovation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of major Nordic countries from perspective 包養ofbuilding innovation highland
聚焦重點的創新政策供給
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各國經濟發展現實需求是創新戰略的重要基礎。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北歐各國的創新戰略既有延續性,又有新的調整,特別是各國的經濟復興計劃對于創新戰略的制定有著一定影響。在創包養新戰略之下,政策重點主要體現為2個方面:以支持企業開展研發活動為代表的創新政策;以培養和吸引高技能人才、領軍科研人員為代表的人才政策包養。
多部門、多機構的協同支持
創新戰略也影響著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創新基金、中介服務機構等單位的具體舉措。政府的創新部門通過制定配套政策和實施細則、為企業提包養網供咨詢、專家服務等方式支持企業開展創新。銀行、風險投資、創新基金等機構為企業提供投融資服務。中介服務機構、協會等各類組織,發揮了橋梁紐帶作用,也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專業化服務。
“教育+數字化+綠色”的優勢基礎條件
北歐國家非常重視基礎教育和職業培訓,科教資源較為豐富,其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和科研機構積極地與企業開展創新合作,為企業研發提供智力支持。同時,數字化和綠色化是北歐新一輪創新戰略的重要基礎和發展方向。正是基于極高的數字化水平,北歐國家對中小企業的服務鏈條得以延伸,并以“數字+”的形式推動技術和產品創新。綠色經濟帶來新的應用場景,這種應用場景使得北歐國家的產品有了更加豐富的市場空間。
以科學城為載體的創新中心
北歐主要國家正在以科學城作為載體,構建創新、人本、舒適、綠色、智能的城市創新生態,使創新系統基于城市重塑。科學城順應科研范式變革的新趨勢,以科學家和創客們的需求為中心,構建舒適完善的城市功能和良好的科研環境,促進科研組織形態和模式創新,打造有利于知識生產、分享、交流與融合的國際科學社區,正在成為新的科技創新中心。
北歐新一輪創新戰略與創新政策潛在影響分析
通過對北歐主要國家新一輪創新戰略與創新政策的比較,結合北歐國家的經濟、科技等因素,可以凝練出相關 TC:
發佈留言